|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3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2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继续跨越式发展 2023年5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3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京召开。《法院信息化蓝皮书》立足于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对信息化建设成效与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2年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获得诉讼服务更加便利,审判执行工作在智能应用的辅助下更加高效,建立在海量数据和智能分析基础上的司法管理活动更加精准,司法大数据全方位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保障司法有序在线运行的程序规则体系,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总体框架基本建成。 智慧集成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人民法院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集约集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司法服务,让有司法需求的群众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司法便民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构建起多重司法服务渠道。四级法院全面建设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现代化诉讼服务大厅,有效集成立案、咨询、调解等服务项目。12368诉讼服务热线以电话、语音和短信等方式提供诉讼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联通率和到达率。作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便民服务措施,中国移动微法院于2022年3月1日完成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的转型升级。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与各诉讼服务平台消息通知充分融合,实现人民群众集中、统一接收各诉讼服务事项消息。 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全方位转变,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场景和响应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八小时”之外,群众对公权力机关能够提供相应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法院在线服务的全面推开就是技术拓展服务边界、有效回应公众需求的典范。当前,“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已覆盖四级法院,在线提供立案、开庭、送达等服务,当事人、律师等办理诉讼事务基本实现全流程、全天候“掌上办”。通过在线方式开展诉讼,当事人参与诉讼平均往返法院从近6次减少到只需要1到2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 各级法院着力解决群众参与在线诉讼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江苏省常州市两级法院设立“龙城e诉中心”,面向线下办理法院业务不便或智能设备操作能力较弱的当事人和案件代理数量较多且有大量在线诉讼需求的律师两类群体,在偏远地区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和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设立服务网点,依托电信运营商的区位优势突破诉讼服务的时空壁垒与服务局限,通过优化功能设计对上级法院的诉讼服务平台进行良性补充。再如,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发区块链授权见证通平台,将港澳当事人授权见证由“线下”拓展至“线上”,实现线上线下同质化服务,并为数据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建设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支撑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发挥平台集成主渠道功能,打破部门、区域和层级信息壁垒,构建“法院+”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广泛汇聚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行政调解、基层干部/网格员等解纷力量,推动建立自上而下、全面覆盖的“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为当事人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解纷服务。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落实“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总体要求,开展全国法院“三进”功能演练,实现全国人民法庭演练100%达标;扩大“总对总”调解资源,推动完成人社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进保险行业人民调解前置、损害赔偿标准统一,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智能应用让审判执行智能高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建成智慧审判系统,持续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助力法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办案智能化首先是基于电子卷宗的全流程网上办案。2016年起全面推行的人民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至2022年已基本实现各级法院随案制作电子卷宗,法官基于电子卷宗开展阅卷、合议、执行等业务,有力保障了审理过程全程留痕。 各类智能辅助系统切实大幅减少了法官的事务性工作。依托人工智能先进技术,目前已实现案件卷宗信息自动回填、庭审语音自动转录、文书辅助制作、法律知识服务、类案自动推送等服务,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提升庭审效率。2022年,法院信息化建设以全链条要素式审判技术攻关试点为抓手,全力推进审判智能化应用;强化最高人民法院与各高级人民法院办案系统上下级协同能力,满足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要求;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智能化水平,建设中国环境资源审判信息平台;升级中国海事审判网,助力海事审判工作智能化水平提升。 2022年,智慧法院大脑服务能力继续提升。一是个性化数据智能推荐功能优化。依托统一工作桌面,向干警推送实时动态数据。二是完善司法知识库知识体系构建。完成规律型知识存储接口开发工作,完成规则型知识存储和知识查询标准接口设计研发,完成案由生成、要素提取和文书生成所需内外网资源的申请部署。三是针对应用场景拓展通用智能化能力。完成人工智能平台基础AI模块设计规划,面向全国法院提供法信智推、当事人画像、图文识别等智能化服务。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人民法院持续开展执行信息化建设,日益智能化的现代化执行工作体系为“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助力。实现执行案件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构建执行案件要素公共服务功能,实现执行立案智能辅助、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智能辅助网络查控、智能辅助传统查控、执行事项集约化办理、终本案件智能核查、应用效能监管等核心功能,切实提升了执行办案系统能力。已臻成熟的网络执行查控体系继续发挥破解查人找物难题的作用,多部门联动的联合信用惩戒系统能有效震慑失信被执行人。 智能分析让审判管理精准可控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建立在海量数据和智能分析基础上的司法管理活动更加精准。实时开展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时间审判态势分析和业务研判预警,为司法改革和司法资源调配提供翔实依据。2022年,智慧法院建设以跨网系、跨层级无纸化办公服务能力拓展、数字档案室建设等为契机,多途径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支持办公平台三端并用,有效提升了法院干警互联网办公效率;系统集成应用水平和办公智能化辅助能力显著提升,支持全国四级法院行政公文在线流转;建设数字档案室系统,实现办公办案一键归档。 审判管理层面最为突出的成效是加强智慧法院安全体系建设。根据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出台《人民法院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规范人民法院数据处理工作,加强司法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司法数据安全,促进司法数据安全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各项制度在信息时代跨越式发展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依托现代科技,重塑传统线下审理模式和诉讼流程,构建完善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推进中国智慧法院由技术领先迈向规则引领。2022年发布的《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内容涵盖人民法院在线运行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确定了人民法院支持在线司法活动的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运行和管理要求,与《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有机衔接,构建了全方位、系统化的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有助于推进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明确了人民法院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总体要求及人民法院区块链平台的建设要求,将进一步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司法协同能力、服务经济社会治理等四个方面的典型场景落地应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明确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领域的基本原则、范围、系统建设等内容,将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规范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司法人工智能应用实效。与智慧法院密切相关的十余份指导文件涉及多方面内容,覆盖智慧法院规划、建设、应用、管理全周期,促进智慧法院顶层设计工作进一步完善。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2年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着力建设以知识为中心、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继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 |